搜索
无障碍浏览
7月2日,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郭宁宁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福州闽侯县、台江区、晋安区调研“三农”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按照省委工作要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全省奋勇争先、再上台阶贡献“三农”力量。  郭宁宁实地调研了福州海峡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福州市粮食购销公司东郊粮库,与市场经营户、粮库负责人和基层干部群众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粮食储备、粮库建设等情况。  郭宁宁强调,“三农”工作事关国计民生。要密切关注百姓需求、市场动态,加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健全农副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全程溯源,有效提高“菜篮子”产品自给能力和质量,确保价稳质优、益农惠民。要持续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不断畅通农村要素自由流动,推动金融机构加大...
  • 检察机关组织工作队深入乡村,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检察院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检察院职工书屋  不久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福建省检察机关17家单位新晋或保留全国文明单位。其中,漳州市人民检察院连续三届荣膺“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云霄县人民检察院首次获评“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文明单位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最高标准和最高荣誉,更是体现一个单位的精神名片和发展灵魂。近年来,漳州市人民检察院接续开展“‘漳’显品质年”系列活动,以党建引领、品牌攻坚、文化赋能,探索文明创建新路径。党建领航“党旗红”引领“检察蓝”  自2021年以来,漳州市人民检察院始终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推动机关建设、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注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文明创建示范样本。  坚持上下协同,凝聚合力。把创建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联动机制,构建起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抓创建的良好态势。不断强化责任落实,制定责任清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多次开展创建推进会,开展专题讲课,引导全员树立“人人都是创建主体,人人代表检察形象”理...
  • 外商体验九牧适老化马桶。(受访单位供图)欧仕达全消声实验室 记者 赖昊拓 摄福慧康生命健康信息集成看板(受访单位供图)九牧适老化卫浴产品为老年人构建全方位安全体系。记者 赖昊拓 摄核心提示  浴室与客厅的高低差被抹平,地面换成了防滑的材质;上墙式座椅配合扶手,让老人能安稳地坐浴;马桶升降助力器,让如厕不再费力……  近日,家住泉州石狮、年过七旬的柯月香高兴地告诉记者:“过去在家中洗澡、如厕,总是担心滑倒、绊倒,现在浴室的‘坎’没了,心里的坎也没啦!这是因为自己的家里刚刚完成了一系列适老化改造,还向当地政府申请了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  所谓适老化改造,指的是对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设施进行改造,通过施工改造、设施配备、辅具适配等方式,向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无障碍的居住体验。  不止于适老化改造。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老年人对适老化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升级,并催生出万亿级的市场规模。福建作为制造业大省,省内的助听器、水暖卫浴、电子元器件产业优势明显,且与老年人市场紧密相关。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闽企如何在适老化领域发力?就此,记者在省内多地进行了调研。直击“心坎”上的改造  “年纪大了,腿...
  • □李焕泉  儿童健康非小事,是最柔软的民生刚需。近日印发的《福建省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每千名儿童拥有1.3名儿科医生、3.1张床位;到2035年,基本形成以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城乡均衡、协同高效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这份实施方案,意在编织一张更加细密的高质量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网,守护好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按照要求,每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儿科全科医生,并设定到2025年底儿科常见病诊疗服务比例达90%以上,如同甘霖滋润基层儿科服务的土壤;将“儿童治疗周期长、费用负担重的疾病门诊费用”纳入医保,精准指向众多家庭背负的沉重压力;而加强中医院儿科设置,鼓励本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研发儿童用药品种,则着力破解家长对用药安全的忧虑……这些政策组合拳,实实在在击中儿童医疗资源短缺、分布不均的痛点。  然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非一日之功。儿科“医生荒”积弊已久:一方面,培养一名成熟的儿科医生周期长;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工作高强度、高压力、相对低回报等职业特点,现有人才队伍也在不断流失。我省提出培养复合型人才、倾斜岗位设置,方向可谓正确,但需要具体...
  • □黄可权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福建考察时提出,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福建作为海洋资源大省,率先布局海洋碳汇产业,已取得显著成效。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海洋碳汇交易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莆田秀屿双壳贝类碳汇项目获国际权威认证,全省海洋碳汇储量约占全国两成。这一系列成就,为福建发展海洋碳汇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我省海洋碳汇经济发展仍面临技术瓶颈突出、市场容量不足、产业协同薄弱、制度供给滞后等多重挑战。亟待构建“技术-市场-产业-制度”四位一体创新体系,将其从“小众生态产品”发展为具有规模效应的“千亿级绿色产业链”,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海洋生态助力共同富裕路径,助力我省在绿色发展新赛道上抢占先机。  聚焦技术攻坚,构建精准核算技术体系。针对海洋碳汇“测不准”的技术性难题,重点建设“三大工程”,推动从粗放估算向精准核算跃升,打造兼具国情适配性与国际认可度的核算体系。一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在宁德三都澳、漳江口红树林等核心碳汇区科学部署智能浮标系统,搭载高精度传感器,实现数据高频采集;依托卫星星座开发多光谱AI解译算法,将红树林碳汇监测误差控制在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