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委员:
《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南平特色文化人才建设建议》(第20241070号)我单位会同市财政局与市教育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进展
(一)持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
一是协助举办以“‘两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主题武夷论坛,构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传承的高端平合,从学术意义上阐释了“第二个结合”首提地定位;二是联合举办“武夷文化展新颜·青山绿水汇丹青”——闽籍著名艺术家赴闽北采风创作活动启动,邀请包含范迪安在内的20多位闽籍著名艺术家将深入我市各县开展为期10天的采风创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注入新活力;三是创新举办“建盏釉面微观大赛十佳作品专题展”“朱子家训五体书法展”“发现环带美 名家绘武夷 闽籍著名画家环带作品专题展”“南平大剧院竹非遗专题展”“紫玉瓯心——中国建窑建盏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专题展”等一系列南平市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展览;四是持续举办2024年南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打造建瓯市铁井栏紫芝街打造南平首个非遗街区,展示非遗保护传承成果,同时组织各县市区设置分会场活动,开展非遗进景区、进学校以及非遗展演展示等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
(二)切实做好资金保障
一是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列入年初预算,深入推进我市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如:2024年,市本级安排文物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55万元、浦城县安排非遗文化保护发展经费14.5万元;二是将“朱子文化等闽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项目”等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市本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三是2023年以来争取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1234.1万元专项用于各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和非遗培训,如:开展“朱子四礼”非遗主题活动、举办建窑建盏传承人培训和浦城剪纸兴趣班、提升班等。
(三)构建优质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全市各地各校积极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化实施,根据自身办学特点,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结合“朱子文化”“茶文化”“剪纸”“闽派古琴”“建盏”“竹艺”“漆艺”“传统戏曲”等本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推动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质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积极推动多学科融合育人,增强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效,推动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推动当地特色文化“走”进学校,“走”进师生心里。
二、下阶段重点工作
(一)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
一是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目前已开展第六批省级非遗传承人、第八批市级非遗传承人申报推荐工作,计划于9月完成省级传承人评审推荐工作(南平可推荐19人)、市级非遗传承人评审公布工作(申报人员228人)。同时,计划7月下旬举办全市非遗培训班;二是系统梳理非遗资源。推出“文化南平”微信小程序,系统梳理展示了南平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非遗美食、非遗线路等内容,6月底“文化南平”微信小程序已推向大众试运行,将根据运行反馈意见于8月完成提升。出版图书《南平非遗大观》,系统介绍南平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与各县市区非遗文旅融合情况,计划11月完成;三是成立非遗保护协会。筹备成立市、县两级非遗保护协会,按照成熟一个成立一个的原则,拓展非遗保护传承弘扬的社会参与面;四是推动非遗交流走出去。计划于8月组织国家级非遗项目邵武傩舞到马来西亚交流展示,9月组织武夷岩茶、建盏、浦城剪纸、武夷竹编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到澳大利亚交流展示。同时,下半年还将根据省文旅厅安排,组织国家级非遗项目参与“文化润疆”活动;五是谋划非遗宣传“爆点”内容。对接国内非遗项目宣传策划领域知名团队《上城士》杂志(案列:泉州非遗项目“簪花”),挖掘我市非遗项目亮点特色,谋划非遗宣传“爆点”内容。
(二)拓宽传统文化教育方式
组织各地各校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以“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为载体,从“了解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和参加传统文化活动”等环节入手,精心设计、开展各类基于日常生活和真实体验的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多角度引导青少年感受、理解传统文化魅力,不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例如,融入传统文化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诗词大赛、戏曲进校园、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中小学生舞台剧等各式各样的活动。
领导署名:王文谦
联 系 人:兰林凯
联系电话:0599-6092312
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