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元年(1912年),闽北北路道辖南平、将乐、沙县、尤溪、顺昌、永安、建安、瓯宁、建阳、崇安、浦城、政和、松溪、邵武、光泽、泰宁、建宁17县。民国2年3月,建安、瓯宁两县合并称建瓯县。
民国22年“福建事变”,闽北设延建省,辖南平、沙县、将乐、顺昌、永安、尤溪、建瓯、崇安、浦城、松溪、政和、邵武、光泽、泰宁、建宁、建阳16县。
民国23年7月,境内设3个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南平)辖南平、沙县、尤溪、闽清、古田5县;第九行政督察区(驻邵武)辖邵武、将乐、顺昌、建宁、泰宁、光泽6县;第十行政督察区(驻浦城)辖浦城、建瓯、建阳、崇安、松溪、政和6县。同年8月15日,光泽县划入江西省管辖。
民国24年10月,福建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时境内设两个行政督察区,第二行政督察区(驻南平)辖南平、永泰、闽清、古田、屏南、尤溪、将乐、沙县、永安、顺昌10县及上洋特种区;第三行政督察区(驻浦城)辖建瓯、建阳、浦城、崇安、松溪、政和、邵武、寿宁8县。
民国27年10月1日,第二行政督察区撤销上洋特种区并入顺昌县,第三行政督察区设立水吉特种区;20日,第二行政督察区设立仁寿特种区。民国28年2月1日,第二行政督察区设立三元特种区。4月1日,从第三行政督察区划出寿宁县归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3月,仁寿特种区并入顺昌县;8月,从第七行政督察区划出建宁、泰宁2县归第二行政督察区;古田、屏南2县改隶第三行政督察区;10月,从建瓯县划出部分地设置水吉县,从永安、明溪、沙县划出部分地设置三元县,时第二行政督察区辖南平、沙县、顺昌、建宁、寿宁、尤溪、闽清、三元、将乐、永泰10县,第三行政督察区辖建阳、浦城、邵武、崇安、松溪、政和、水吉、建瓯、古田、屏南10县。
民国32年9月,第二行政督察区划出闽清、永泰归第一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划出古田、屏南归第八行政督察区,时两区各辖8县。
民国35年1月,第二行政督察区划出三元县归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4月,古田、屏南又划入第二行政督察区;8月1日,光泽县从江西省划回福建,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时两区各辖9县。
民国37年,第二、三行政督察区各辖9县,共237个乡镇。
表1-1 |
民国37年(1948年)福建省第二、三行政督察区所辖县、乡镇情况表 |
|
区别 |
县别 |
乡 镇 名 称 |
乡镇数 |
第二行政督察区 |
南平 |
超骧镇、峡阳镇、凤山镇、夏道镇、台溪镇、西芹镇、樟湖镇 |
19 |
沙县 |
凤冈镇、夏茂镇 |
14 | |
顺昌 |
双溪镇、洋墩镇、上洋镇、仁寿镇、大干镇 |
10 | |
尤溪 |
城溪镇、双梅镇、新阳镇、西溪镇、玉街镇 |
13 | |
将乐 |
古镛镇 |
10 | |
建宁 |
睢安乡、丰安乡、庆安乡、宁安乡、东安乡、定安乡、阜安乡、益安乡、新安乡 |
9 | |
泰宁 |
炉峰镇 |
8 | |
古田 |
玉屏镇、平湖镇 |
14 | |
屏南 |
双溪镇、长桥镇 |
8 | |
第三行政督察区 |
建阳 |
景贤镇、将口镇、徐市镇、麻沙镇 |
14 |
浦城 |
西山镇、体仁镇、富岭镇、临江镇、仙阳镇 |
24 | |
邵武 |
昭阳镇 |
15 | |
建瓯 |
建安镇、瓯宁镇、东游镇、阳洋镇、南雅镇、吉阳镇 |
25 | |
崇安 |
清献镇、星村镇、兴文镇 |
11 | |
松溪 |
松源镇 |
12 | |
政和 |
星溪镇、东平镇 |
9 | |
水吉 |
复兴镇 |
11 | |
光泽 |
杭川镇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