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郡治于建安,改建安郡为建州。领建安县、闽县、唐兴县(原吴兴县)、建阳县、将乐县、绥城县。
武德六年(623年)
析闽县置泉州,建州辖县如故。
武德七年(624年)
邵武划归建州,建州辖7县。
武德八年(625年)
撤建阳县并入建安县,建州辖5县,属泉州都督府。
贞观(627~649年)初
以勋臣赐姓的左千牛卫上将军彭汉,由润州丹阳迁建阳县新丰乡,组织民众,凿湖筑陂,溉田2000余顷;又于永徽年间(650~655年),以新丰乡置温岭镇。
贞观三年(629年)
撤绥城仍并入邵武县,建州辖闽县、建安、唐兴、将乐4县。
永徽六年(655年)
复置沙县,建州辖5县。
垂拱四年(688年)
复置建阳县,建州辖6县。
唐朝中(约700~790年)
建阳垦荒,大种山禾、山豆。
景云二年(711年)
改泉州都督府为闽州都督府,建州属之。
开元年间(713~741年)
开始流通“开元通宝”铜钱,征盐税。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从福、建两州各取首字,设“福建经略使”。“福建”名由此始。
天宝元年(742年)
改建州为建安郡,属江南东道采访使。改唐兴为浦城。
天宝六年(747年)
朝廷大封天下名山,武夷山被封为第十六洞天。
天宝七年(748年)
唐玄宗派登仕郎颜行之封武夷山为名山大川,禁砍森林。随后在武夷宫建造天宝殿。
乾元元年(758年)
建安郡复为建州,隶福州都督府。
上元元年(760年)
州属福州节度。
大历二年(767年)
建州水灾。
大历六年(771年)
建州属福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
大历十二年(777年)
建州划沙县属汀州,辖5县。
建中元年(780年)
建安筑城,外城长9里343步,高2丈,宽1.2丈,8个城门。
贞元二十年(804年)
建州水灾。
是年,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创立者弘法大师空海,经延平、建安、浦城入杭州广济寺学法。
是年,建安在凤凰山一带制“研膏茶”。
元和二年(807年)
福建观察使陆庶修福州至延平官道四百余里,时称“延福大路”。
长庆年间(821~824年)
闽北生产的“腊面茶”,闻名于世。
乾符初(约874~876年)
熊秘创办闽北第一所书院建阳鳌峰书院,为福建最早书院之一。
乾符五年(878年)
黄巢率农民起义军数万人,自浙江开山辟道700里,由浦城仙霞岭入闽,趋建州,并分兵攻占崇安镇及今政和一带。黄巢领兵经浦城、邵武、建阳、建安、南平,攻占福州。
乾符年间(874~879年)
原兵部尚书熊秘在建阳菖口乡建鳌峰书院,教乡人子弟。
广明元年(880年)
吴屯里(今武夷山市吴屯乡)建造瑞岩寺。
景福二年(893年)
建州刺史徐归范归附王潮。
景福二年(893年)
《太平寰宇记》载:升建安县永顺场为顺昌县(各书记载互有出入,《三山志》为唐长兴四年(933年),《十国春秋》注为闽永隆二年(940年))。
天祐二年(905年)
六月,罢福建每岁进贡橄榄 ,只进贡腊面茶。
唐 末
中原士族避乱入闽,杨、章、黄、陈等士族入浦城,河南一批人入居武夷山等地,江西丰城畲族入居建安璜屋(今建瓯房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