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南平市人民政府 >  走进南平 >  今日南平 >  南平特色 >  知名企业
产业数字化:南孚电池以创新铸就智慧“聚能环”
2023-10-13 21:50 来源:南平市工信局 访问量:

在中国,每售出10节碱性电池,其中就有8节来自南孚。好产品自己会说话。在电池行业,那句耳熟能详的“一节更比六节强”,已然成为一代消费者共同的回忆。

产业数字化:南孚电池以创新铸就智慧“聚能环”

从小电池到大体系,从拜师学艺到业内翘楚,从享誉国内到闻名国际……30多年来,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下称“南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碱性电池龙头企业、中国520户重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商务部重点扶持的出口企业、福建省重点企业……这一切得益于孜孜不倦的创新,而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离不开背后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等多个层面的支撑。精益管理、运营一体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正是铸就南孚协同“聚能环”的内在基础力量。

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于1988年由国企合资创立,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碱性电池龙头企业。30多年来,南孚一直专注于碱性锌锰电池、锂离子电池、锂钮扣电池等产品的生产研发,目前已取得专利360多项、发明53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6项)。公司2020年实现收入33.17亿元,增长17.95%,碱性电池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同时,南孚还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福建省工业化和信息化龙头企业等荣誉。

科技赋能,从小厂成长为龙头企业

2022年(第十二届)中国品牌力指数SM(C-BPI)品牌排名和分析报告日前出炉,南孚以788的绝对优势成功卫冕C-BPI行业第一名,领先第二名高达463.1。这份耀眼成绩,体现出了南孚卓越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忠诚度。

产业数字化:南孚电池以创新铸就智慧“聚能环”

南孚生产期间的自动化机械臂


1988年,南孚成立之时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南孚电池明晰不同阶段的改革“路线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在改革、探索、实践中,一步步发展壮大,成就了中国民族企业的一段传奇。

南孚为什么几十年来能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公司政策事务部经理廖江辉说,除了品牌势能强、销售网络强大、产品品质好之外,更重要的是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正是通过长期的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南孚才从默默无名的7人小厂发展成为了如今电池电源行业领先的科技企业。

早些年,许多中国企业只靠做代工。这类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力量的企业,熬不过经济危机以及之后的产业转型,就像没能完成蜕变的蚕蛹。好在南孚成立公司后不久便意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不仅有自己的生产工厂,还有属于自己的研发团队,致力于提高电池整体性能,也因此诞生了国人耳熟能详的聚能环科技。

产业数字化:南孚电池以创新铸就智慧“聚能环”

南孚自动化生产设备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南孚电池等企业率先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拉开了我国无汞碱性电池大规模制造的序幕。经过历次技术革新,1995年南孚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全系列碱性电池“无汞、无镉、无铅”的环保化进程。南孚的无汞碱性电池环保无污染,无需回收,可随生活垃圾处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池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其科技创新更引领中国电池工业走进了无汞碱性化电池时代。

成立了30余年的南孚,依然在小电池领域持续精耕细作,就该领域进行再度细分。对于自身主打产品的聚能环碱性电池,南孚持续升级、不断突破,进一步稳固了在环保无汞碱性电池领域的优势地位。同时,随着新时代新电器发展,南孚开创了燃气灶电等细分品类,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面对物联网时代发展趋势,又成功推出全球首款大容量物联电池.....

如今,南孚建立了技术中心,研发投入逐年加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科技创新机制。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电池电源CNAS检测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等。近几年,南孚每年都投入1亿至2亿元资金用于研发和创新。


积极转型,坦然面对困境

发展道路上,有辉煌,也有困境。因几度股权变革,南孚电池经历过国际化,这个过程对IT的审计非常严苛。在互联网+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更替发展,技术与产业合纵连横,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倾斜,2B业务的整合,这些都给南孚的组织管理转型带来困境。

世界经济数字化发展、数字化转型是大趋势,互联网发展已走向深水区。转型,迫在眉睫。围绕信息化平台的部署,南孚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陆续建设了多个系统平台,从业务形态上看,既有前端 SaaS 类的应用,也有后端应用,如NCe-HR、U8、KASP、SRM等。

但就在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的过程中,种种问题出现了。

首先是信息系统效能欠佳。廖江辉介绍,电商业务出现之前,南孚一个月的销量是2-3亿,只需要经销商的两三千张单子就可以完成。但是自从引进电商信息化之后,曾在一个月增加30万张的单子,给ERP系统带来了负担,包括财务结账,各个业务部门的反馈速度和效率都慢下来了。

再比如,信息系统、运转体系两张皮,各做各的;业务系统与管理系统演双簧,沟通与决策效率低下;此外,也出现自动化成本与创新力的阻滞等问题。“随着各部门业务深入发展,集团框架的缺失导致体系化建设滞后,企业一度陷入关注技术单点优化、轻视整体价值提升的误区,造成数据孤岛严重、设备和系统连通性差等问题。”公司项目经理叶强介绍,作为中国最大的碱性电池销售研发中心,南孚部门业务庞杂,集团管理体系压力较大,原有的多点式系统各自为政,信息孤岛和跨部门业务障碍等问题极为影响运营效能。

另外,随着统一会员、统一营销、统一订单、统一库存、统一支付、统一信用等精细化管理需求,以及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南孚电池在新技术应用跟老旧系统匹配,以及人员的专业性等方面,也存在比较大的挑战,难以支撑公司战略的持续变革创新。

转型升级必然是要有代价的,调整不可能温和如吹风,此时的南孚,亟待协同的力量。


数字赋能,协同打造“智慧环”

虽然问题多多,但通过磨合,南孚前段时间被评为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南孚是怎么做到的?见证磨合期的叶强感慨良多:“协同就是最好的答案。”

南孚的IT该如何支撑企业的转型呢?南孚信息化平台必须要打造成以人为中心、为用户部署各种应用的系统,必须发挥便于集中管理,灵活、智能、高效性的功能。

产业数字化:南孚电池以创新铸就智慧“聚能环”

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数字化生产操作


为了进一步提升业务协作效率和集团管理能力,南孚从2019年开始打造基于互联网的生产智能化制造集成系统,构建了统一的工作入口,实现多异构系统的集成共享,为各个部门之间架设了信息共享、互动交流、高效反馈的协同工作圈。协同运营平台还赋予快速搭建业务管理应用的能力,实现了整个业务系统的融合,提升了新业务上线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有效推动了南孚流程管理再造。这种协同服务模式颠覆了传统的烟囱式IT建设架构,将不同的子系统高效联通,通过信息口径统一、业务联动,打通信息流、数据流,形成企业业务系统闭环,消除企业信息孤岛,并将诸如ERP、CRM、HRM等各类垂直应用软件连接,实现集成化、一体化管理。

面向业务流程和管理架构复杂的制造业,协同与集成的数字化服务模式无疑更具针对性,可以在整体上多维度满足制造类企业的运营需求。“首先从组织内部的协同说起,现在南孚各个部门业务的联系已经非常复杂了,如果没有信息系统的协同、创新,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叶强介绍,“企业的组织活动完全是参照生产需求、面向库存、面向用户的基本需求来开展的,而在‘互联网+’的当下,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整个价值环就出现了,所有的部门包括各个层次,全部围绕用户的需求来开展生产。”

“基于用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在南孚已不再是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南孚管理改革的核心,落实到市场、研发、销售、生产等各个环节。基于互联网的生产智能化制造集成系统的实施,打破了我国电池制造业的传统制造模式,引领我国电池行业进入了云平台互联网时代,带领中国电池行业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一组数字或能看出一二——项目实施后,碱锰电池的包装生产速度从原来的400只/分钟提高到600只/分钟以上;开机率达90%以上;产品合格率达99%以上……

产业数字化:南孚电池以创新铸就智慧“聚能环”

南孚电池厂区鸟瞰图


2021年4月,南孚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对“产、销”进行分离。2022年,南孚内外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导致物流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俄乌战争使南孚大客户出口订单锐减,南孚电池(单体企业)的上半年销售收入及产量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整个南孚集团公司勇于创新,聚力转型升级,不断探索和尝试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最终2022年上半年南孚集团销售收入较往年略增0.4%,企业实现平稳发展。

未来路仍长,智慧“聚能环”将持续发挥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